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原则


作者:由心 发布时间:01-01 08:00 点击咨询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包括:

1、个体性

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但社会角色关系与人际关系不同。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则成为主要问题。


2、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就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双方在心理距离上的趋近,会使个体感到心情舒畅;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人们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和疏离的情感。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在定向阶段涉及注意、选择交往对象,与交往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此阶段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沟通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在此阶段,交往的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沟通与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交往的适合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给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我们想了解我们对别人的接纳程度,通过评估我们的自我暴露水平就可以做到。我们对别人的接纳越多,就会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越多、越深。但要注意,无论关系多深、多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暴露的领域。我们不能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情侣、夫妻、亲子,就要求对方完全地敞开心扉,更不应该随意地侵犯对方不愿意暴露的隐私。否则,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从而导致对我们的接纳性下降。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


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的自我暴露。比如在网络聊天的时候,素不相识的网友可以把自己连向最亲密的人都不告诉的隐私和盘托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虚拟的沟通情境下,人们觉得对方不可能介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也降低。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叫许多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守下列四个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小于失。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的选择。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和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4、平等原则

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但是,如果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很安全、放松与尊严,那么我们也能和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1、公众距离(12-25英尺)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众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2、社交距离(4-12英尺)

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3、个人距离(1.5-4英尺)

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


4、亲密距离(1-18英寸)

亲人、夫妻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

(注:1英尺=0.3048米,1英寸=25.4毫米)


(六)人际关系与幸福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但怎么才能得到快乐和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说法。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夫妻、亲密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包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