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长大,其实就是越变越像你爸妈的过程,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

「一个人的议题,同通常也是整个家庭的议题。」

 

在陪伴青少年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通常一个有状况的孩子,他的问题行为通常只是家庭议题的「症状显现」。如果你去中小学找一个时常打架滋事、性关系复杂、情绪起伏很大、或是人际相处有困难的孩子,你会发现他要不就生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要不就是饱受言语或行为的暴力。

 

鲍温(Murray Bowen)的家族系统理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传递」(Transmission)。不合的夫妻会把他们的焦虑、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在外面工作受气的父亲,回家发脾气在母亲身上,母亲可能透过不说话、哭泣、打小孩来把这份情绪「传」给小孩。这样的「三角化关系」(triangulation)其实也是一种「聚焦小孩」的过程,让无力抵抗的孩子变成家庭情绪系统中的代罪羔羊(scapegoating)。

 

我相信有些人受不了家里面的纷纷扰扰,大学之后就搬出去住,而有时候跟家人的距离远了,心反而近了,这就是一种「分化」的过程。当你终于能好好地区分家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也会渐渐脱离风暴圈的侵袭。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得了。


《八月奥色治郡》中的艾菲(Ivy West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姊妹当中,在酒鬼诗人父亲贝弗利(Beverly Weston)与药物成瘾暴躁母亲维奥利特(Violet Weston)所组成家庭中待最久的她,却在父亲死后的餐桌聚会上,遭到母亲与姊妹们最严重的揶揄。因为长年以来家庭里面累积的焦虑都「传」给了她,让她极度的没有自信,不敢说出自己暗恋的对象,还要忍受家人的冷嘲热讽。

 

整部影片里面你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议题,彼此纠结又互相引爆,虽然不是战争片,却有浓浓的火药味,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暗潮汹涌,千丝万缕,但每个人的自我却又是空虚、不被爱、又没有根的,所以才会互相攻击、彼此伤害。就像是贝弗利在影片一开始朗诵T.S. Eliot《THE HOLLOW MEN》的那首诗:

 

「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稻草人,我们依偎在一起,脑中塞满了稻草,哎!」

 

We are the hollow men,We are the stuffed men,Leaning together,Headpiece filled with straw. Alas!)

 

如果你也生长在一个高度纠结、情绪高张的家庭,甚至是好不容易才脱离原生家庭的那场恶梦,你一定可以在这部影片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