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里面,有属于你的宝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现象场,反映你所经验到的内在现实。例如,有些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无感」,是因为你缺乏与它有关的现象场(有些人无法感觉到「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好好被爱的经验)。你所需要的就是去体验、去知觉内在外在的所有经验。当你感觉到头痛,可以问自己:是因为你感觉到什么了吗?尝试用说的、用画的,来满足、弥补你心理的匮乏感。有些时候你会做一个恶梦,你几乎已经忘记那是什么,但是你还记得它让你余悸犹存,你也可以描述那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如果从完形治疗的神经层次和防卫模式来看,过去我一直可以过得非常好,是因为我不尝试感觉我的感受。只要这样,别人对我的责骂和讨厌,都不会让我受伤。停在这个「虚伪」层虽然有很多好处,可是总是会觉得让我想要逃开什么东西。完形治疗创始人波尔斯(Fritz Perls)认为,觉察(awareness)是疗愈的开始,所以当你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不要一直去问「为什么」(Why),而是要停下来问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What)。当你终于不再抵抗、逃避你的感受,才能好好地去经历接触恐惧。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只是一位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守门员」

──大悟

 

前面看了两部西方人面对死亡的方式,我们东方人又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入殓师》描述小林大悟在大提琴梦碎之后,返回乡下父母留下的空屋,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纳棺师的工作一开始让他自己跟身边人都不能接受,但随着和师傅兼老板一同工作的过程当中,他逐渐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想起那些被他压抑已久的画面。透过纳棺,他终于能够好好地和新里的父亲和解、说再见。

 

你也有一些说再见之前,来不及说的话吗?那些卡在你生命中的未竟之事(UnfinishedBusiness),又是如何影响你目前的生活?那些你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情绪与关系,是否一直藏在心里面骚动着你?